——訪國靖沙發制作技術指導賴張龍師傅
記得作家魏巍曾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報道——《誰是最可愛的人》,我不知道將“最可愛的人”用在賴師傅身上合不合適,但在采訪賴師傅時,我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這個稱謂,以至于一直到采訪完時,我更加感覺到賴師傅身上的可愛之處。一個五十開外的人,他少有像有些人一樣,修練成精,無論做事與說話,多多少少會表現出一種圓通練達的心性。在賴師傅身上,你很難找到這一點,似乎他的棱角是不被磨平的,與他交談,更多地會感覺到他的純真與直爽。他的可愛之處,還在于做任何事都不服輸的精神,以及說到做到的勇氣與執著。此外,還表現在對産品技術進步的不懈追求上,賴師傅在難題面前從不做逃兵,總是苦思冥想,花再多精力也要將難題解決,以使技術更精進一步,為公司做更大的貢獻。本期的個人專訪通過以下方面對賴師傅進行報道,以讓各位同仁對賴師傅有更深厚的認識,學習賴師傅在工作中精工細作、不懈追求的精神。
兒時趣事
賴師傅出生在台灣台東的一個偏僻小山村裏,那裏的民風純樸、風景優美、物産豐富,可謂是賴師傅童年時的樂園。在談及自己的樂園時,他把記憶拉到了童年時代。他說,小時候在家鄉有很多好玩的東西,沒有玩具都能一個人玩得很痛快。他那時候最傲人的本領就是很會爬樹,經常會同一幫小夥伴在樹林裏玩遊戲。也許因為離山近,賴師傅很小的時候就對山裏的植物很熟悉,能辨別出樹木的種類,特點與功用,而且他還能辨認出山裏的很多藥材。
大概專研于技術方面的人小時候多少會有點小聰明,會有些淘氣吧。賴師傅小時候最大的特點就是膽大會玩,他家鄉有一種蜂叫土頭蜂,是攻擊力很強,很有毒性的蜂種,一般人都不敢去惹,可賴師傅卻常常想辦法去抓,還將土頭蜂的巢輕易搞到手。談到這裏,賴師傅開玩笑地說:要講在山裏的生存本領,我不用帶任何東西,一個人都可以在山裏生存下去。
在說起這些童年趣事的時候,賴師傅似乎回到了童年,眼神透出孩童般的天真。
艱苦的學徒生涯
盡管家鄉世外桃園式的景物與生活令賴師傅樂在其中,但童年生活總歸得過度到少年時光。隱約浮現于腦海的對于自己未來的思考,也讓他不得已舍去自己一度留戀的美好生活,而奔赴另一種經曆。他去當家具學徒了,那年才十四歲!當很多夥伴都還依偎在父母身旁時,他就已下定決心要走出去,到外面的世界去體驗,學出一套好本領。
然而事情多數不會與做決心時的那樣來得容易。台灣有一個幾乎人盡皆知的家具學徒規律,那就是一般人都要學上個三年零四個月才可能小有所成,而且這時候都還不算是很精通,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半個師傅而已。可想而知,要在這個行業內學到一整套本領,而且要技術精通是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的。更何況,在那時候的台灣,家具制作的模式不像現在具有一定規模,而且師傅不會主動地教下面的學徒,大多要靠學徒自己去偷學、摸索才可能學到更多的關鍵技術。賴師傅講述了自己在學徒時的一個經曆,由于師傅通常不會主動去教他一些家具的制作技術,剛開始時,他都是在一旁偷偷地學習師傅的制作方法。有一次,為了能自己親身實踐一下刨木板的技術,他偷偷地用刨子去刨木板,但不久就被師傅發現了,還用器具向他砸去。除技術難以體面地學到外,作為學徒,他還要幫師傅掃地、煮飯、洗衣、收拾器具等。但賴師傅卻憑著他的堅忍個性度過了這個艱苦的學徒生涯。
賴師傅說,在剛開始的那段時間,因為經常受委屈。也有想過回家,但一想到如果學無所成就回去,就感覺是在半途而廢。而且,那時還小,也不知道自己還可以作其它的什麽打算。所以,就一直堅持下去,刻苦地學習。
探索沙發的打樣工作
賴師傅從一開始學習家具時,就是從制作沙發開始的,他著眼于高級沙發的制作工藝,學會全套的沙發制作流程。在熟悉整個沙發的制作工藝後,他才開始漸漸接觸沙發的打樣工作,那時他二十五六歲。他說,打樣大多是要靠自己研究的,沒有人會教你如何打樣,不過那時已了解整個沙發的制作工藝了,所以也不是特別難,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耐得住寂寞,學會思考。有時碰到一個技術問題時,不能想到退縮,而是要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,攻克難關。他還介紹說,其實,貼泡棉的工作就是在打樣,因為貼泡棉要順,要有一定技術才能把泡棉貼平整。
與國靖之緣
賴師傅一直在台灣幫人做沙發,幾十年的經驗積累,加上個人的聰慧好學,他的技術水平得到很多老板的賞識。就在賴師傅來國靖之前,他在一家沙發制造廠工作,他們的産品是直接面對客戶的。因為産品美觀實用,有很多客戶爭相與他們訂貨。賴師傅那時要一個人承擔沙發制作的整個流程,很多技術上的難題都要靠自己去參透,還要趕上客人的交期。但他做這項工作卻如魚得水般,很輕松地走過來了。
幾年前的一天,他的一個朋友找到他,問他有沒有想過來大陸工作。他當時有過猶豫,但一聽說我們在沙發制作方面的問題後就爽快地答應了。那也是緣于他的個性,特別喜歡去攻克一些難題。賴師傅說,每當一個技術問題解決之後,都有一種成就感,就是這種感覺,使他一直對家具深含熱愛之情。而且,隨著年紀漸漸大了,他也覺得應該多注意點身體,當時負責的整個沙發制作的工作,會隨年紀大而漸感吃力。而在國靖,他可以輕松很多,主要負責沙發的打樣和技術方面的指導工作就可以了。就這樣,在答應來國靖後的兩個月裏,他處理完了台灣那邊剩下的工作,才來到廣州國靖參與沙發的打樣工作了。
多彩的娛樂生活
別看賴師傅在大陸較少出去玩,平日要娛樂的話,頂多打打台球,看看電影什麽的。但據說,在台灣時,賴師傅在玩方面可是很有經驗呢!他最擅長的休閑娛樂要數越野車。在台灣,他很喜歡找一些林道來訓練自己的越野技術。一談起越野車,賴師傅的眼睛都亮了起來。濤濤不絕地講起了玩越野車的技術與那份酣暢淋漓的痛快。講到玩越野車時,他還說起了一個小插曲,他說最初玩越野車是為了讓自己的注意力從打牌上引開,自從玩起越野車後,他覺得打牌是件很沒意思的事情。,因為玩越野車時,當一個個山坡被他征服之後,會有種很痛快的感覺。而且,玩越野車是需要非常強的耐性的,一個個山坡要慢慢地爬上去。
除了玩越野車外,賴師傅還很喜歡釣魚,這也是訓練耐性的一種娛樂方式。只有不心急氣躁,能耐住性子,才能沈住氣,將一個個技術難題解開。
直爽個性 坦率人生
正如許多同事向我描述的一樣,賴師傅最是個純真直爽的人。他從不把話憋在肚子裏,向來是有一說一,有二說二。即使在年少學徒時,他也是如此。記得有一回,他與一個資曆比他大一點的師傅出去送貨。本來講好往返兩程要輪流負責登三輪車的,可等到賴師傅已經將載貨的三輪車送到客戶那裏,輪到那位師傅將三輪車騎回來時,那位師傅什麽也不說就想繼續騎著來時的自行車回去。賴師傅將他叫住,跟他講理,依然不湊效。最後賴師傅甯願自己走路回去也不敗下陣來。後來,那位師傅只有自己再去將三輪車登回來。賴師傅說,其實,並非是要計較這些小事,只是覺得,人做事要誠懇,自己說過的話要做到,他最看不得別人說話不算數。
在現實中,賴師傅也一直是以待人真誠,說話算數來要求自己的。事實上,賴師傅來大陸工作的事,他太太最初是不應允的。于是,他就想盡一切辦法來說服,沒想到,一直到來大陸前的那一刻,他也沒能讓太太答應他來大陸工作的事。但既然已經答應要來大陸了,總不能說話不算數吧。所以,他當時想著先不管那麽多,等以後再慢慢說服自己的太太。
就是這樣直爽、真誠、從來說話算數的性格,使賴師傅交了很多知心的朋友。了解他的人也都能寬容他因直爽而不小心得罪的地方。
對沙發打樣技術的不懈思考與追求
俗話說:認真的人最可愛。在采訪賴師傅時,我才算真正感受到了這一點。在整個采訪過程中,他說得最多的要數沙發打樣方面的知識。盡管是面對我這樣一個外行人,他也不厭其煩地講下去,興致勃勃。
談起在打樣方面曾遇到過的一個最大難題,他說那是在台灣的一家公司做的時候。當時,老板就交給他們打樣部一張圖,要他們照那個圖紙做出一樣的板。那張圖紙上的沙發非常複雜,式樣很特殊,要一層層地將木板卡上去,隨之車法也很複雜,車不好會浪費,且布皮包起來不順,會很難看。整個打樣部的同事忙活思考了好一段時間,沒有一個人能想出辦法將那張圖紙上的沙發式樣做出來。大家都幾乎放棄了,而賴師傅卻還每天對著那幅圖紙努力思考,那股從小就“慣成”的不服輸脾氣讓他不肯放棄。“沒有什麽是絕對不可能的,只要人家敢想,我就能將它實現出來。”賴師傅當時這樣對自己說。皇天不負苦心人,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與試驗後,樣品總算呈現在了大家面前,這令老板眼前一亮。當時,老板的一個朋友驚歎地對他豎起了大拇指,並且說:“你可真是個沙發制作方面的超人!”
賴師傅剛一過來的時候,發現國靖在牛皮的裁剪上很浪費。經過現場調查,他了解到了原因所在,並想辦法減少了這方面的資源浪費問題。為將皮料的浪費降低到最少,他還申請從台灣購進了一批壓線的固定器,使皮料可以既平整又節省地裁下來。
雖然賴師傅在沙發打樣方面已有很多年的經驗了,但他從未標榜過自己的能耐,也未在人前表現出志得意滿的神氣。他非常尊重別人的意見,如果發現在一個問題上,別人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,他都會悉心聽取與接受。曾有一回,有張沙發打樣發面的問題,由于側面縫合處有一不合的地方,他就想另外補一塊木板上去。然而,這樣問題是解決了,但沙發看上去不怎麽精致。這時,有一同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,將沙發有一處多余的凸處拿來塞進這一不合的地方,問題可以解決,且這樣做起來簡單又美觀。賴師傅聽後非常高興,馬上采用了這個方法。這也足以體現賴師傅在技術方面追求精湛、唯才能是求的品質特征。
從十四歲開始學做沙發,到現在五十二歲還在家具行業裏兢兢業業地耕耘著,賴師傅可謂是對家具業一直葆有熱情。而在家具行業的這近四十個春秋裏,他從來都是默默地,精心思考著如何讓自己的技術更精湛,將沙發做得更好。相信他那精工細作、不懈追求的精神,將會感染我們每一個國靖人,我們的産品在這一種精神的發揚下,也會越做越好,提升到更高的檔次。